大同日报:促进残疾人就业 提高就业稳定性 我市全力推进残疾人“一店三基地”建设

  为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结合脱贫攻坚实际,我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残疾人“一店三基地”建设,有效调动了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
  残疾人“一店三基地”是指残疾人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农村扶贫基地和盲人按摩示范店。就业是解决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为此,我市坚持把推进残疾人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大同市残疾人“一店三基地”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一店三基地”创建工作,依托能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或者能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岗位就业、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生产服务、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市县(区)财政对符合条件的“一店三基地”从资金上予以补贴扶持,鼓励各用人单位及合作经济组织吸纳残疾人就业。市残联筹资100万元,对各县(区)残联选送的17家优秀省级“一店三基地”给予经费补助;筹资60万元,奖励各县(区)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投入50万元扶持残疾人“电商”创业就业350人,其中扶持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广灵县和天镇县200名残疾人,以带动和辐射周边的残疾人。各县(区)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一店三基地”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市级“一店三基地”。城区残联投入6万元,按照“51111”模式,即“五统一(统一门头形象、统一柜台、统一按摩收费标准、统一着装、统一胸卡)、一悬挂(示范店挂牌)、一添置(消毒设施)、一改造(无障碍)、一创立(创立盲人按摩协会)”,打造了我市“平城推拿”按摩业品牌,改变了行业无序竞争、混乱状态,填补了按摩业界一项空白。省级基地中涌现一批残疾带头人,如阳高县大安滩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米斌、广灵县鸿棉制衣有限公司法入魏丙先、天镇县芳芳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办人果兼军,他们尽管也是残疾人,但是不被困难吓倒,身残志坚,依然能创业致富,三家基地共接收了66名残疾人就业。
  目前,我市残疾人“一店三基地”创建效果显著。今年全市共创建4个盲人按摩示范店、8个就业创业基地、6个扶贫基地、4个实训基地,其中,盲人按摩示范店安置盲人21名,就业创业基地安置残疾人87名,扶贫基地安置残疾人63名,实用技术培训209名,实训基地培训残疾人924名,安置残疾人33名,辐射带动残疾人190名。我市残疾人“一店三基地”的创建,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脱贫致富、就业创业,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残疾朋友和社会的认可。(记者:刘培现)

来源:2017年12月26日《大同日报》第二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