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日报:市聋儿康复中心让听障儿童进入有声世界

  晓菲(化名)是我市一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还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演讲比赛中拿了一等奖。但很少有人知道,晓菲是一名双耳听力一级残疾的孩子。2010年,家长长将牙牙学语的她送到市聋儿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两年后,原本唇舌僵硬的她,在幼儿园已能正常和人交流。
  残疾儿童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市聋儿康复中心2005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日标,不断推进和完善机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全力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对听障儿童和智障儿童开展康复训练,使聋儿入普幼普小率达到70%以上,智障儿童在生活自理、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作为一所专为0-6岁特殊需要儿童及家长提供免费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教育指导机构,市聋儿康复中心也是国家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助听器(人工耳蜗)定点康复机构,省政府实施民生实事贫困聋儿、智障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主要开展0-3岁亲子教育、3-7岁机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0-7岁智力障碍儿童综合康复训练,以及家长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康复评估、智能开发、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多感官音乐理疗训练、聋健合一的后续教育等。为帮助听障儿童走进有声世界,市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配备了启音博士、听觉言语康复评估导航系统、听力语言康复多媒体教学互动系统等先进的康复教学设备以及完备的听力检测设备,启聪部配备了启慧博士、多感官音乐理疗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等先进的启聪设施。针对0-6岁听障儿童和0-7岁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需求,该中心根据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设计了符合幼儿发展及康复的各类课程,如个别化训练课、集体课、亲子课、多感官音乐治疗及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采取个别化训练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听障儿童能听会说,在各项能力上逐步接近或达到了同龄正常儿童认知水平;智障儿童在认知、运动、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为满足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在强化儿童身体康复的同时,积极关注其心理康复、学业康复、技能康复,以帮助更多听障儿童得到有效康复,能平等参与到社会学习生活中去。据统计,自2009年国家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以来,该中心累计对100多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70多名智障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使得70%以上的聋儿能够进人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进行学习,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为唤起全民特别是儿童爱耳护耳、保护听力的意识,抑制、减少残疾的发生,该中心在完成聋儿康复任务的同时,积极利用爱耳日、助残日等节日广泛开展“关注儿童听力健康”“防聋治聋、精准服务”等爱耳宣传,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初级耳科保健预防的重要性;为听障人士进行免费听力检测和爱耳护耳知识的咨询指导,提出科学的耳科康复建议。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该中心与市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书香中国·悦读大同”诵读经典—大同市聋儿康复中心专场活动,积极带动残疾儿童参与社会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并关注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事业。(记者:刘培现)

来源:2017年11月27日《大同日报》第二版

相关信息